2011年3月18日全国金融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开始。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金融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11〕34号文件)转发了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的《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图书情报硕士学位教育是我国图书情报界长期努力的结果,凝结着业界的期望,在我国还是新事物。《方案》虽然规定了相应的课程,但是如何培养才能达到《方案》的要求?我们认为,面向丰富的图书情报实践,借鉴国际上的经验,结合专业学位点人才培养的经验,形成教学特色是十分重要的。
1 面向职业实践,拓宽教学口径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阶段。就图书馆事业而言,也是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十二五”时期,图书情报事业在为我国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深度知识支撑和信息服务方面,任重道远。根据我们的调查,国外专业学位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图书馆,馆员中图书情报硕士人数达到60%以上,像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任职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人员达到100多人。因此,使图书情报硕士人才分别胜任文化、教育、科学、医学、政府、企业等不同领域的图书情报工作,结合实际开设针对性强的课程是实现图书情报硕士教育目标的关键。
同时,图书情报工作又面临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的挑战,面临其他行业与图书情报专业的竞争,面临用户的多元化服务选择。早在2000年,美国图书情报科学教育协会(ALISE)在发布的《21世纪图书情报科学专业人员教育报告》中就提出了LIS教育课程变革趋势之一是处理更加广阔的信息环境和信息问题[1]。图书情报工作正在转型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知识在信息中迷失》(Knowledge Lost in Information)研究报告中将未来描述为泛在知识环境,“这种环境是更加普遍的、无所不在的综合的数字环境,能够按照人、数据、信息、设备和工具形成交互的功能完备的研究社区,并具备空前的计算、存储和数据传输能力”[2]。数字资源的迅速膨胀、用户信息行为的改变都促使着图书馆和信息职业发生变化。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必须服务这种战略需要,服务变革、转型的技术与管理需要。
2 面向职业核心能力,注重职业素养建设
图书情报硕士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图书情报专业队伍建设,在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基础上,发展面向实践的应用型硕士教育,应从根本上面向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来建设。
国际上图书情报教育,都在探索。美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变革与iSchool运动的发展均是这种探索的尝试。从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60余所大学、iSchool大学的图书情报硕士情况看,这些大学的课程总是与行业协会的要求保持一致,满足协会的最低职业要求。20世纪90年代,美国图书馆协会修订了《图书馆与信息研究硕士计划认定标准》,将图书馆学改为“图书情报研究”(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并将学科的主要范围界定在“情报与知识的创造、沟通、鉴定、选择、获取、组织与描述、存储与检索、保存、分析、解释、评价、综合、传播与管理”范围内[3]。此后,美国及全世界都开始更改课程表,反映协会标准对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2007年3月,美国图书馆协会执行局批准建立图书馆教育专责小组,提出“要确保执行图书情报科学教育项目可操作化的建议,使理解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与拥有图书馆职业核心能力的图书馆员成为现时图书馆工作的需要”的要求。2009年1月协会理事会采纳了“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职业的核心能力”报告[4]。报告要求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与相关情报职业工作者要具备八个方面的核心能力:(1)职业的基础: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及其职业的历史、相关政策法律和趋势、职业基本技能、专业领域证明等11条内容;(2)信息资源:主要要求从业者了解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获取与配置、保存等知识;(3)知识和信息的组织: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组织的原则、技能和系统;(4)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影响资源、服务传递、评估产品和服务、改进现有技术等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辅助技术以及相关技术;(5)参考咨询与读者服务:主要包括对服务基本概念、检索技能、与读者交互能力、信息素养、宣传营销能力的要求;(6)研究:要求从业者需要了解定量定性研究方法、本领域核心文献,具有确认新研究价值的能力;(7)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该能力包括了解继续教育必要性、图书馆在该方面的功能以及具备教学能力;(8)行政和管理:包括对图书馆规划、预算、人力资源开发、评估服务和服务原则的了解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协调的能力。在美国,只有拥有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士才有资格担任图书馆员职务。在英国,专业馆员不仅需要在图书馆协会(自2002年4月1日起称为“图书馆与信息注册协会”)认定的学校获得专业学位,而且要经过图书馆协会的专门资格认定,凡获得资格认定的馆员称作注册馆员(chartered librarian)。日本在1950年颁布了图书馆法,确定了图书馆专业馆员制度,第13条规定了公共图书馆馆长和职员所应具有的资格条件[5]。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目录也未将图书馆员职业列入“准入职业”或“统考职业”目录,仅仅将“图书资料业务人员”列入了“文化行业特有工种职业”[6]。但是,图书情报界内外都对职业资格问题相当重视。图书情报硕士教育即是职业资格的探索,也必须符合图书情报职业核心能力要求。
3 借鉴国际教育经验,注重跨学科人才培养
从国务院学位办推荐的培养方案,以及其他专业学位教育实践来看,鼓励其他学科背景的考生报考,也是设置图书情报硕士的初衷之一。图书馆与情报工作必须利用计算机、通讯、自动化技术从事知识信息的组织,需要利用有关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等知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利用其他学科的背景有利于开展学科性的服务。学位办推荐的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培养“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在培养实践中,要鼓励来自其他学科的本科生报考,鼓励实际从业人员报考。课程设置中要鼓励学员修习相关学科知识的课程。
要培养跨学科的人才,必然需要相应的师资队伍。从国际上看,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的教师,除了要求具有图书情报学硕士(MLIS)学位外,还要求拥有其他学科的博士学位,如,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美国文化研究、通讯、历史、文学等其他学科背景。调查结果显示,在 iSchool联盟中,大多数教师都拥有两种以上的学科背景。如美国ALA认可的多所大学各有特色,如夏威夷大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匹兹堡大学的行为科学研究、德雷克塞尔大学的信息工程都在业内享有声誉[7]。就我国实际来看,还应鼓励来自实践的兼职教师。兼职的教员可以来自其他学院,也可以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信息职业专家。他们参与授课,指导实习,或直接指导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图书情报职业的特点是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知识组织、知识发现等方式满足用户的情报需求。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在传统上,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比较注重文献资源建设、文献信息组织等基础业务。从国内外发展来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用户沟通是未来图书情报职业的发展要求。国际上早已开始重视。如北卡罗莱纳大学、北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硕士项目都将良好的沟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要求学生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描述问题/挑战、处境、解决办法,能够综合多种渠道的信息,引导讨论向连贯的符合逻辑的方向发展[8]。雪城大学、密西根大学、加州大学等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说等多种形式,训练如何与个人或组织进行有效的交流,并学会把团队协作、管理学和领导艺术等应用到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机构中,提高人员及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信息服务的设计者、信息机构的高层领导者和信息政策的制定者。我国的《方案》也要求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图书情报机构及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5 注重新技术新知识的教学,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图书情报学科的教学应不断采纳新技术。传统的教学内容需要保留,但结合实际对这些知识进行更新与发展同样重要。在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已经不是信息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其他一些机构实际上也提供了图书情报服务。如文化部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其整合了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研究机构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提供了包括电子图书、期刊、电影、音乐、综艺、农业信息、曲艺等文化信息资源[9]。Google、Yahoo、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等在内的服务提供者、数据库提供商、商业化数字图书馆、商业化的文献传递服务商也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在信息链中的地位发生改变。图书情报服务也不再是过去的方式。图书馆既是信息的组织者、传递者,也可能是信息的创造者、甚至是出版者,如图书馆建立的在线发表系统,学科仓储系统等。这些非图书馆机构与图书馆的竞争以及图书馆在信息环节中地位的改变,都要求图书馆拓展其功能,要求图书馆员核心能力与之相适应。根据沙勇忠教授等对iSchools联盟19学院的全部硕士专业课程进行统计和词频分析,采用Information、Data、Knowledge、Materials、Resources、Records、Intelligence、Literature、Informatics等词所对应的课程约占总数的33%[10]。由此可见图书情报领域新技术新知识的教学是新信息环境的要求。
注: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09025)“iSchool教学理念与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 ALISE. Educating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he KALIPER Report.[2010-06-11].http://www.si.umich.edu/~durrance/TextDocs/KaliperFinalR.pdf
2 Knowledge Lost in Information.[2009-11-21].http://www.sis.pitt.edu/~dlwkshop/report.pdf
3 ALA. 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of master's program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1992.[2010-06-07]. http://www.ala.org/ala/educationcareers/education/accreditedprograms/standards/standards.cfm
4 ALA. ALA's Core Competences of Librarianship. [2009-05-20]. http://www.ala.org/ala/educationcareers/careers/corecomp/corecompetences/finalcorecompstat09.pdf
5 李国新. 日本图书馆员专业职务制度.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同意成立文化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印发《文化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试行〉的函》,劳社部函〔2002〕3号,2002年1月11日
7 付立宏. 美、英、加、日、韩、俄等国图书情报教育的特色及其给我们的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
8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at UNC.MSIS Overview.[2010-04-17]. http://sils.unc.edu/programs/msis/index.html
9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09-07-02].http://www.ndcnc.gov.cn/
10 沙勇忠,牛春华. iSchool联盟院校的课程改革及其启示.图书情报知识,2008(11)
摘自《图书情报知识》2011年第5期